濕氣過重,會讓人覺得困倦、身體四肢沉重、沒有食慾、手腳冰冷、皮膚起疹、臉上黏膩不舒服,甚至出現腸胃炎。人體對於外界溫度、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,但有些人因體質、疾病或生活習慣等因素,造成體內水分調控失衡,濕留體內,影響身體健康。
濕氣這個詞很常見,特別那些喜歡拔罐的朋友,拔出一堆小水珠就說自己身體裡有濕氣,這對不對呢?不一定!
拔罐拔出的水有可能是濕氣,也可能只是你體內的水分,體內的痰、飲、水、濕等病理產物以及水分在拔罐時產生的負壓的作用下透過皮下組織,進入並停留在罐中,這樣就形成了水濕氣,中醫認為拔罐可以開洩腠理、扶正祛邪,但並不會達到祛濕的效果,同時,中醫看一個人身體是否有濕氣也絕不是用拔罐,而是看舌頭!
▲看舌頭:照著鏡子觀察下自己的舌頭,如果是白中帶膩,說明體內有濕寒;如果是黃中帶膩,說明體內有濕熱,赤紅無苔則是中氣不足,濕氣傷陰了。
血足是祛濕寒的根本。只要身體內血液充足,腎氣就足,就如身體內部總是陽光明媚,自然就能保證血液循環的通暢,全身就會感到溫暖舒適;“血行風自滅”,濕寒在血液充足、血流暢快的情況下是無立足之地的;氣血充足的時候,人體內的能量大,能抵禦寒涼對身體的傷害,就如一陣寒風吹來,身體內氣血充足的人並沒太大的感覺,而氣血兩虧的人則會感到寒風刺骨,直入身體內部,很快就會引起身體的不適。
大蒜是很好的祛濕寒食材。可以多吃蒜苗,在做菜的時候可以多加蒜蓉調味,做瘦肉粥或是肉骨粥等葷粥品的時候可以加點蒜瓣,燉湯則可以加點大蒜。生薑也是祛濕寒良品,平常做菜餚可以適當加些薑蓉薑片調味,也可以做子薑為主食材的菜餚(姜爆鴨、子薑炒肉片、子薑燉牛肉等)。
對於濕熱來講,可以用蒲公英根1g、薏苡仁1g、赤小豆0.7g、馬齒莧0.5g、芡實0.2g、綠茶0.2g、淡竹葉0.2g、槐花0.2g製成蒲公英馬齒莧茶飲用,蒲公英用來治濕熱之症最為適宜,苦能燥濕,寒可清熱,《本草綱目》中說:“蒲公英解食毒,散滯氣,化熱毒,消惡腫、結核。”蒲公英的主要功效為瀉火除濕,可以改善濕熱所導致的噁心、舌苔發黃等問題,對濕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。其中含有天然廣譜抗菌成分,對各類驗證均有效果。
赤小豆是除濕的經典配方,效果要優於紅小豆,清熱解毒、健脾益胃、利尿消腫、通氣除煩。
文章部分已隱藏,請按【閱讀文章】 顯示全部文章...(【閱讀文章】 )
按讚 是一種 美德 轉發 分享 是一種 境界 你有什麼想法嗎?? 快留言!!
本篇文章取自網路,如有不適當或對文章出處有疑慮請來信告知,我們將會在最短時間撤除